作者/臺北榮民總醫院 骨科部關節重建科 蔡尚聞醫師
來源/骨科線上
保膝手術,又名高位脛骨截骨矯正手術,手術後的恢復流程以及注意事項,相較於人工膝關節的部分來得簡易許多,以下專文為大家介紹。
截骨矯正手術的住院流程
手術當天
- 點滴:用來給予預防性抗生素(通常為期一至兩天)以及手術後針劑止痛藥物。
- 導尿管:手術當天因為疼痛以及麻醉的關係,下床如廁較為不便,常規放置導尿管一天以方便排尿並避免尿滯留的問題,於手術後隔天移除,接著自行下床行走和上廁所。
- 引流管:截骨矯正手術處會放置一條引流管,如果有額外做關節鏡手術會放置另外一條引流管,血水引流量通常很少,隔天或是後兩天皆可拔除。
手術後的注意事項?該做哪些復健運動?
✖ 不需石膏固定
✖ 沒有姿勢限制
常有病患詢問截骨手術後是否需要石膏固定或是有什麼姿勢不能做,不管使用的鋼板材質或是做法選擇,穩定度都足以不需使用石膏協助固定,坐著或是躺著時候的任何姿勢也沒有限制。
✖ 人工關節復健機器、腳踏車運動
相較於人工膝關節手術,截骨矯正手術算是沒有動到關節內部的手術,即便合併關節鏡手術,對於關節內部的影響也算少,後續也不太會出現膝關節僵硬、沾黏而影響活動角度的問題,所以手術後的膝蓋彎曲伸直角度不太需要特別練習,也不需特別使用人工關節復健機器以及腳踏車運動。
✔ 早期下床行走,我能踩幾分力?
截骨矯正手術,是手術醫師製造了一個不完全骨折來矯正關節到預定的角度,所以骨頭的癒合狀況決定了什麼時候可以完全出力踩地,一般而言,手術後會讓病患在前六週部分負重(七分力+柺杖助行),直到追蹤六週確認 X 光片骨頭生長狀況良好之後,開始可以完全負重不需柺杖助行。
在某些手術做法下,可以考慮手術後立即完全負重,例如使用支撐力較強的自費鈦合金鋼板加上異體骨支撐截骨的位置,這樣的支撐力能夠安全而穩定的支持術後立即負重的狀態,但其實差別也僅只於前六週的部分,不管使用何種鋼板,在六週後確認骨頭生長狀況良好後,負重和活動狀態就沒有差別。
✔ 下肢關節肌肉運動
手術後六週內建議部分負重合併適度走動即可,這段時間其實相當適合進行下肢關節肌肉運動來自我鍛鍊。
醫師檔案
現職
- 臺北榮民總醫院 骨科部關節重建科 主治醫師
- 臺北榮民總醫院 骨骼肌肉腫瘤治療暨研究中心 主治醫師
- 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 專科醫師
- 中華民國第十五屆關節重建醫學會 秘書長
專長
微創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人工關節再置換手術、高位脛骨截骨矯正手術、骨骼肌肉系統腫瘤治療、骨轉移及病理性骨折治療、一般骨折創傷手術
詳細介紹: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