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體的髖關節受到某些疾病影響,例如:退化、免疫疾病、缺血性壞死、甚至是腫瘤等,便會破壞到軟骨及骨骼,進而引發髖部疼痛,而當情況惡化至相當嚴重時,就可能要考慮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在進行手術前,建議病友們可以對自己的手術內容及步驟有基本的認識,以下將由臺北榮總關節重建科吳博貴主任,簡單把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分成五個步驟「切、磨、敲、打、選」,來與大家一一介紹說明。

 

 

第一步:切

 

首先,醫師會先切除股骨頭,許多病友乍聽之下可能會覺得相當可怕,但這個步驟的目的主要是先移除掉已經磨損、被破壞的股骨頭,其餘健康的骨頭都還是會被完整地保留下來。

※ 此步驟需注意的是,手術醫師切除股骨頭的範圍要適當,不可以過多或過少。

 

第二步:磨

 

醫師會使用特殊的工具,將病友髖臼處壞損的軟骨進行打磨,以移除磨損壞掉的軟骨及骨刺,這個步驟的目的是清理出健康的骨盆處環境。

※ 此步驟需注意的是,手術醫師一定要將壞損的軟骨清除乾淨,並且打磨的深度要足夠,如此髖臼的環境才會健康,有助於將後續的步驟做得更加確實。

 

第三步:敲

 

醫師會挑選適當直徑大小的髖臼杯,敲入到剛剛已經打磨、準備好的髖臼中,這個步驟的目的是要置入人工髖關節到骨盆處的地基。

※ 此步驟需注意的是,髖臼杯一定要敲得緊、地基才打得牢,以避免日後脫落。

 

第四步:打

 

在置入髖臼杯後,接下來醫師會將適當直徑大小的股骨柄打入大腿骨(股骨)中,這個步驟的目的是要置入人工髖關節到股骨處的地基。

※ 此步驟需注意的是,股骨柄尺寸的選擇一定要正確,這樣才打得緊、地基才會足夠牢固。

 

第五步:選

 

最後一部分,醫師會選擇適當長度的股骨頭結構來進行置入,這個步驟的目的主要是建立人工髖關節旋轉與承重的結構。

※ 此步驟需注意的是,股骨頭長度的選擇一定要正確,否則萬一太長或太短,都會容易造成術後發生長短腳或是脫臼等風險。

 

總結而言,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主要可以分為五個步驟,分別是「切、磨、敲、打、選」,而每個步驟都非常重要,手術醫師必須注意許多小細節、以及擁有足夠的經驗,才能完成一個成功的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諮詢/臺北榮民總醫院 骨科部關節重建科主任 吳博貴醫師

文章最後更新時間:2023/06/29

醫師檔案



吳博貴教授

現職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教育部部定教授
  • 臺北榮民總醫院 骨科部關節重建科 主任
  • 臺北榮民總醫院 骨骼肌肉腫瘤研究中心 主任
  • 中華民國骨肉癌關懷協會 理事長
     

專長

微創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人工關節重新翻修手術、骨骼肌肉系統腫瘤治療、各類關節炎治療、軟組織腫瘤治療、間葉幹細胞基礎研究、腫瘤冷凍治療基礎研究


詳細介紹: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