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臺北榮民總醫院 骨科部關節重建科 蔡尚聞醫師
來源/骨科線上
核心減壓手術,仍然是目前針對早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最有效的手術方式,其用意在於鑽出一個或多個減壓通道,降低壞死區域的內部壓力,讓血液供應可以有效的重新進入壞死區域內部,達到骨頭新生的作用。
至於核心減壓手術的成功率有多少?又有什麼重要的因素決定了核心減壓手術的結果好壞?我們說明給你聽。
影響核心減壓手術結果的重要因素
(1)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發生原因
在台灣,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族群大致上分成三大類1:
(2)接受診斷時的壞死分期
(請見“認識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在壞死分期第一、二期的病患,因為股骨頭結構仍然完整沒有塌陷,為接受減壓手術的標準適應症,然而,當股骨頭已經塌陷,達到第三、四期,此時如果再進行減壓手術,其效果預期較差,可能會有持續而嚴重的疼痛,此時接受全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是最有效益的做法。
所以接受診斷時的壞死分期決定了治療方式,也決定了結果好壞,我們所謂第一二三四期,使用的是(Ficat and Arlet classification)分期準則,有另外一個分期系統(Steinberg classification),使用核磁共振造影(MRI)來計算壞死區域大小,在同樣的分期下,壞死區域越小,減壓手術的結果越好。
根據一篇近期發表在歐洲骨科學會 SICOT 官方期刊(International Orthopaedics)的系統性回顧(systematic review)的整理結果,作出以下報告:
- 總共納入 49 篇研究,統計多達 2540 例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接受核心減壓手術的報告,包含了第一至四期的病患
-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原因:類固醇(54%)、原因不明(23%)、酒精(23%)
- 接受核心減壓手術後,約 65% 病患疼痛症狀大幅改善,約 24% 部分改善,約 11% 病患持續疼痛未改善
- 在平均追蹤約 5 年的期間,約有 38% 病患會因為壞死持續變化或是嚴重疼痛需要接受後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
評論
核心減壓手術是早期(第一、二期)具有效益的手術方式,能夠達到完全或是部分的症狀緩解,然而仍然有相當比例的病患會需要接受後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這篇文章混雜了許多結果可能較差的病患,包括酒精和類固醇造成的缺血性壞死、包括第三或甚至第四期的缺血性壞死,所以實際上如果是早期、原因不明的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接受減壓手術的效果可以更優於這個報告的結果,話又說回來,也因為核心減壓手術的簡易性 (請見 “救救髖關節|核心減壓手術”),在早期(第一、二期)的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接受核心減壓手術,仍然是值得一試的選項。
參考文獻
- Etiology and outcome of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etiology and outcome study in a Taiwan population. Tsai et al., JCMA, 2016.
- What are the outcomes of core decompression without augme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Andronic et al. Int Orthop, 2020.
文章最後更新時間:2022/11/14
醫師檔案
現職
- 臺北榮民總醫院 骨科部關節重建科 主治醫師
- 臺北榮民總醫院 骨骼肌肉腫瘤治療暨研究中心 主治醫師
- 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 專科醫師
- 中華民國第十五屆關節重建醫學會 秘書長
專長
微創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人工關節再置換手術、高位脛骨截骨矯正手術、骨骼肌肉系統腫瘤治療、骨轉移及病理性骨折治療、一般骨折創傷手術
詳細介紹:請點此
更多知識文章